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涵盖了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以及经济体制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路径,对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
适应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在带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够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其经济规模,更取决于其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创新能力的强弱以及资源配置的效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增强我国在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中的新优势,通过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我国能够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提高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推广绿色技术和绿色消费模式,能够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现代化经济体系还能够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实现经济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面临的挑战
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新兴产业发展相对不足;产业附加值较低,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一些传统制造业领域,产能过剩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而在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驱动力,我国在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短板,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大部分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弱,我国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产学研用结合不够紧密,高端创新人才短缺也是制约我国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我国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难以取得突破,影响了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市场机制不完善
市场机制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我国市场体系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市场准入限制较多,市场竞争不充分,要素市场发育滞后等,这些问题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阻碍了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在一些行业中,存在着行政垄断和市场壁垒,限制了企业的进入和竞争,影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要素市场的不完善也导致了资源的错配和浪费,影响了经济的整体效率。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城市和农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创新能力、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仅影响了经济的整体效率和公平性,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导致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相对较少;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不足,吸引人才和资金的能力较弱,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现路径
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如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提高服务业的专业化、精细化、品质化水平,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完善市场机制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打破市场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要素市场改革,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秩序,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推动绿色发展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推广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大对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的防治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如碳排放权交易、绿色金融等,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绿色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我国优势产业和装备走出去,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才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