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侵袭我国众多城市,成为困扰人们生活与健康的一大环境难题,那灰蒙蒙的天空,不仅降低了能见度,影响了交通运输安全,更对人们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了严重威胁,雾霾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深入探究其成因对于我们有效治理雾霾、改善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自然因素对雾霾形成的影响
大气环流与静稳天气
大气环流是影响雾霾形成和扩散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在某些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容易出现静稳天气,静稳天气是指近地面风速小、大气稳定、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空气交换弱的天气条件,在这种天气下,大气就像一个巨大的锅盖,笼罩在城市上空,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在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常常受到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影响,冷空气活动较弱,近地面容易形成逆温层,逆温层就像一个“盖子”,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使得污染物在近地面积聚,从而加重了雾霾的程度。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也会对雾霾的形成和分布产生显著影响,一些城市位于山谷或盆地等地形中,由于四周地形的阻挡,空气流通不畅,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使得空气在盆地内积聚,难以与外界进行有效的交换,盆地内的静风频率较高,污染物容易在局部地区累积,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山脉的阻挡作用也会影响大气的流动,使得污染物在山脉的迎风坡或背风坡积聚,形成雾霾带。
气候干燥与沙尘天气
气候干燥也是雾霾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低,不利于污染物的沉降和稀释,干燥的土壤容易扬起沙尘,增加了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在我国北方的春季,气候干燥少雨,植被尚未完全恢复,土壤裸露,容易发生沙尘天气,沙尘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颗粒进入大气中,与其他污染物混合,进一步加重了雾霾的程度。
人为因素对雾霾形成的主导作用
工业排放
工业排放是造成雾霾的主要人为原因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工业企业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煤炭燃烧是工业排放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许多工业企业,如钢铁厂、水泥厂、火电厂等,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煤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会形成硫酸盐、硝酸盐等二次污染物,进一步加重了雾霾的程度。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也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化工、炼油、涂装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VOCs 是形成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与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从而加重雾霾的污染程度。
机动车尾气排放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城市雾霾的重要来源之一,机动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关键污染物,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其他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会形成硝酸盐等二次污染物,而颗粒物则直接增加了空气中的悬浮颗粒浓度,特别是在大城市中,交通拥堵现象严重,机动车频繁启停,会导致尾气排放增加,老旧车辆和高排放车辆的尾气排放问题更为突出,它们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往往是新车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能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仍然较高,煤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污染物,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与煤炭相比,天然气、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相对较低,清洁能源具有污染物排放少、环境友好等优点,如果能够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有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也是能源结构不合理的一个表现,一些工业企业和居民用户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存在能源浪费现象,这不仅增加了能源的消耗,也导致了更多的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对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治理雾霾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施工与扬尘污染
建筑施工是城市扬尘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土地开挖、物料堆放、建筑拆除等作业会产生大量的扬尘,这些扬尘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会直接增加空气中的悬浮颗粒浓度,道路施工、市政工程等也会产生扬尘污染,特别是在一些城市的建筑工地,由于施工管理不善,防尘措施不到位,导致扬尘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除了建筑施工,城市道路的扬尘也是雾霾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道路上的车辆行驶会带动路面的灰尘飞扬,特别是在一些未硬化的道路和交通繁忙的路段,扬尘污染更为明显,裸露的土地、露天垃圾场等也会产生扬尘污染,这些扬尘在风力的作用下会扩散到空气中,加重雾霾的程度。
农业活动排放
农业活动排放也是造成雾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秸秆焚烧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每年秋收季节,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被焚烧,产生了大量的烟尘和颗粒物,这些烟尘和颗粒物在大气中扩散,会加重雾霾的程度,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也会挥发释放出一些污染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释放出氨气、硫化氢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进一步加重雾霾的污染程度。
各地区雾霾成因的差异分析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雾霾成因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冬季供暖是北方地区雾霾的一个重要因素,北方冬季寒冷,为了满足居民的供暖需求,大量的煤炭被用于供暖,煤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污染物,特别是在一些集中供暖设施不完善的地区,分散的小锅炉和燃煤炉具的使用更为普遍,这些小锅炉和燃煤炉具的燃烧效率较低,污染物排放量大,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北方地区的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钢铁、煤炭、化工等行业较为发达,这些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是北方地区雾霾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北方地区的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相对较低,沙尘天气频繁,这些自然因素也加剧了北方地区雾霾的形成。
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的雾霾成因与北方地区有所不同,南方地区工业发达,特别是一些沿海城市,电子、化工、纺织等行业发展迅速,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是南方地区雾霾的重要来源之一。
南方地区的气候湿润,降水相对较多,但在一些静稳天气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容易与污染物结合,形成二次污染物,加重雾霾的程度,南方地区的机动车保有量也在不断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日益突出。
京津冀地区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雾霾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能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总量高,京津冀地区的地形地貌也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该地区西、北两面环山,东面朝海,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地形,这种地形使得污染物在区域内积聚,难以扩散。
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产能过剩,这些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京津冀地区的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为了治理京津冀地区的雾霾问题,需要加强区域联防联控,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等。
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雾霾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工业发达,电子、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发展迅速,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是长三角地区雾霾的重要来源之一。
长三角地区的人口密集,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日益突出,长三角地区的气候条件也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该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潮湿,大气稳定,污染物容易积聚;冬季受冷空气影响,风速较小,也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为了治理长三角地区的雾霾问题,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推进产业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和扬尘污染控制等。
应对雾霾成因的综合措施
调整能源结构
调整能源结构是治理雾霾的关键措施之一,要逐步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高天然气、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加快建设清洁能源项目,提高清洁能源的供应能力,要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是治理雾霾的重要环节,要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要依法进行处罚,推动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设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对工业废气的治理,特别是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
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是治理雾霾的重要举措,要加强对机动车的尾气排放监管,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要依法进行淘汰,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传统燃油汽车的使用,加强对加油站、油库等油气储存和销售场所的监管,防止油气挥发泄漏,要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量。
加强扬尘污染控制
加强扬尘污染控制是治理雾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建筑施工、道路施工等扬尘污染源的监管,严格执行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采取覆盖、洒水降尘等措施,减少扬尘的产生,加强对道路的清扫和保洁,提高道路的清洁度,减少道路扬尘污染,对裸露的土地要进行绿化和硬化,减少扬尘的产生,要加强对露天垃圾场、物料堆放场等的管理,防止扬尘污染。
推进区域联防联控
雾霾的形成和扩散具有区域性特征,因此推进区域联防联控是治理雾霾的重要策略,要建立健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统一制定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行动计划,共同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区域环境监测和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区域空气质量状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要加强区域内的执法联动,对跨区域的环境违法行为要进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加强农业污染治理
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对于减少雾霾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对秸秆焚烧的监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采用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等方式处理秸秆,减少秸秆焚烧现象,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减少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雾霾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为雾霾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而人为因素则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能源结构不合理、建筑施工与扬尘污染、农业活动排放等人为因素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同地区的雾霾成因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治理雾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强监管,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对雾霾治理的投入,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环境管理,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设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公众要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治理雾霾,改善空气质量,还我们一片蓝天白云,我们也要不断加强对雾霾成因的研究和监测,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和技术,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